支架内新生内膜动脉粥样硬化与未治疗主动脉中的斑块进展有联系


根据先于在《欧洲心脏杂志》(
European Heart Journal)上刊登而于201563日在线发布的一项小规模OCT研究,支架内新生内膜动脉粥样硬化与DES植入后自体冠状动脉内的斑块进展相关。结果表明,2种病理机制相似。

 意义

 评论文章的作者们说,这项研究“让人担忧,二级预防措施的有效实施尚未得以实现。”

 

伯恩大学医院(瑞士伯尔尼)的医学博士Lorenz Räber和同事们说,此外,这些结果对于寻找……策略来防止接受PCI的患者出现[新生内膜动脉粥样硬化],可能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他们说,这些策略中包括高剂量的他汀类药物,这是众所周知的动脉粥样硬化抑制药物。

研究人员研究了有88例病变的88SIRTAX-LATE OCT研究患者,这些患者曾被随机分配接受采用西罗莫司洗脱支架(SES)和紫杉醇洗脱支架(PES)施行的PCI。在基线和5年时,通过QCA评估了未经治疗的主要心外膜血管中的动脉粥样硬化进展。此外,在随访中,采用OCT评估了新生内膜动脉粥样硬化(其定义是支架节段内血管内膜中至少1毫米长的纤维粥样硬化或纤维钙化斑块)。

14例(15.9%)病变中观察到新生内膜粥样硬化;9例被确定为纤维粥样硬化,4例为纤维钙化斑块,1例同时包含两类疾病。4个病例中,在同一支架内有多例新生内膜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与新生内膜相关的最常见的OCT结果(在31.8%的支架中观察到)是信号丰富带。作者们说,这表明存在巨噬细胞的聚集。

在有或者无新生内膜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之间,基线时临床、血管造影和手术特点相似,5年中的药物使用情况也是如此。此外,在基线或5年时的血脂水平没有任何差异,随访中的低密度脂蛋白下降或高密度脂蛋白的变化也是如此。但是,在接受PES治疗的病变中,新生内膜动脉粥样硬化是SES治疗病变的5倍(25.5%对比4.9%P =0.009)。

OCT还显示,有新生内膜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变与没有该病症的病变相比,内膜增厚(P =0.001),新生内膜面积(P=0.003)和体积百分比梗阻更大(P =0.001),支架支柱突出(P=0.023)更少。

在有新生内膜动脉粥样硬化的情况下,斑块进展更大

评估了704个自体冠状动脉节段的5年斑块进展。无论是否存在新生内膜动脉粥样硬化,最小管腔直径(MLD)均减少,但是有这种病变的患者与没有这种病变的患者相比,变化更为明显(-0.25毫米对比-0.13毫米;P =0.002)。类似地,有新生内膜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的百分比直径狭窄增幅更高(6%对比4.3%P =0.048)。

5年时,在有新生内膜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中,非TLR(主要临床终点)更常见,而非TVR显示出这个方向的趋势(表1)。

1. 在有与没有新生内膜的情况下的5年事件

 

(n = 14)

(n = 74)

P

TLR

78.6%

44.6%

.028

TVR

71.4%

43.2%

.062


OCT4年的临床随访显示,两组之间的事件数量无差异。

作者们指出,新生内膜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可能涉及多个因素。这可能是“在内皮再生不完全的情况下发生的,而这会导致循环血脂和[白细胞]被过度吸收。”他们说。

以前的观察显示,与DES相比,植入BMS后新生内膜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得更少和更晚。Räber医生和同事们提出,这可能表明,DES释放的抗增殖药物对这个问题做出了贡献。此外,由于从长期看,在有进展性动脉粥样硬化基因型的患者中,更容易发生新生内膜动脉粥样硬化,似乎有类似的因素对这两种情况做出了贡献。

新生内膜动脉粥样硬化与支架内血栓形成有联系

研究人员指出,虽然还没有对新生内膜的临床影响开展过前瞻性研究,但是观测数据表明,受影响的病变和支架失败之间有联系。作者们报道,在成像研究和病例报告中,已将新生内膜动脉粥样硬化确定为延迟支架内再狭窄和支架内血栓形成的罪犯病变。“因此,[]可能代表了动脉粥样硬化的加速且可能更不稳定的表现。”他们补充说。

在一篇配发的评论文章中,CVPath Institute(美国马里兰州盖瑟斯堡)的医学博士Michael Joner和同事们说,这项研究提供了“关于新生内膜动脉粥样硬化的前瞻性评估的有价值的见解”。对这种病变,以前主要是在尸检时采取回顾性的调查。

他们写道,研究表明,在被诊断患有新生内膜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中, OCT实施了更强烈的风险修改。”然而,与没有参加临床试验的无症状的患者相比,接受侵入性成像的患者的风险可能高得多。“因此,目前尚不清楚,……观察到的新生内膜动脉粥样硬化频率代表了当代临床实践,还是反映了一组接受有创监测成像的选定患者的偶然发现。”他们说。

并不指望较新的DES解决这个问题

Joner 医生和同事们指出,最近的一项研究显示,第一代DES的新生内膜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是第二代DES4倍。然而,他们指出,支架类型不能独立预测新生内膜动脉粥样硬化,差异的原因可能在于第一代DES植入的时间更长。

评论文章的作者们称,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率可受多个因素的影响。他们解释说,例如,当前分析使用的定义比以前的研究更严格,需要有更晚期的疾病的存在。他们说,此外,仅检查无事件存活了5年的患者,可能漏诊了新生内膜动脉粥样硬化,那些容易在自体或支架动脉中出现更快动脉粥样硬化进展的患者则可能被排除了。

作者们同意,自体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和支架内新生内膜动脉粥样硬化似乎有相似的病因和病理生理学,但他们还指出,这2种疾病之间有一个潜在重要区别:新生内膜形成早期中的泡沫巨噬细胞浸润。

並與TCTMD ,升榮園,醫學博士,博士,峨山醫學中心(韓國首爾)的電子郵件,質疑原生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的機制是否可以解釋為一種機制,支架neotherosclerosis的全過程支架失敗。相反,他說, neoatherosclerosis的過程是異質和時間依賴性,而受影響的不僅僅是個別動脈粥樣硬化的危險因素,還受到當地條件,包括生物反應與各種支架和流體血流動力學。

雖然使用他汀類藥物,以促進neoatherosclerosis的回歸理論上是有道理的,它應該在未來的試驗中得到證明, 他補充

总体而言,该研究“不仅充分表明了开展专项研究,提高我们对这种新疾病表现形式的认识的重要性,也让人担忧,二级预防措施的有效实施尚未得以实现。”Joner医生和同事们最后说。


来源:

1. Taniwaki M, Windecker S, Zaugg S, et al.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in-stent neoatherosclerosis and native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progression: a long-term angiographic and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cohort study. Eur Heart J. 2015;Epub ahead of print.
2. Yahagi K, Otsuka F, Virmani R, Joner M. Neoatherosclerosis: mirage of an ancient illness or genuine disease condition [editorial]? Eur Heart J. 2015;Epub ahead of print.

披露

  • 这项研究受到伯尔尼大学医院和瑞士国家科学基金研究捐赠的支持。
  • Räber医生反映,他接收St. Jude Medical的演讲费和无限制研究捐赠。  
  • Joner医生反映,他担任Biotronik和Cardionovum的顾问,并且接收Abbott Vascular、Biotronik、Medtronic St. Jude Medical.
  • Park博士報告無相關利益衝突

相关报道:

支架内新生内膜动脉粥样硬化与未治疗主动脉中的斑块进展有联系

根据先于在《欧洲心脏杂志》(European Heart Journal)上刊登而于2015年6月3日在线发布的一项小规模OCT研究,支架内新生内膜动脉粥样硬化与DES植入后自体冠状动脉内的斑块进展相关。结果表明,2种病理机制相似。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