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第二代 DES 的双支架策略在治疗分叉病变时无劣势


发表在《美国心脏病学会杂志—心血管介入》上的对韩国登记患者的一项汇总分析表明,尽管屡次表明双支架方案治疗分叉病变的结局劣于单支架策略,但第二代 DES 似乎能弥补这一差异。

 

重点摘要 

Dr. John Bittl 称,观察性研究表明,双只第二代 DES 治疗分叉病变的效果可能不逊于单只。

首尔大学医院(韩国首尔)的 Hyo-Soo Kim, MD, PhD 和其同事写道,早先的研究“并未反映当前实践情况,因为实践中已不再使用第一代 DES 了。因此,我们需要第二代 DES 在治疗分叉病变方面的更多证据,特别是有关双支架技术的治疗结果。”

研究人员评估了 3,162 例行 PCI 治疗分叉病变的患者,这些患者手术中或采用了第一代 DES (n = 2,475),或采用了第二代 DES (n = 687),并且入组了 COBIS II、EXCELLENT 或 RESOLUTE-Korea 登记研究。采用第一代支架的患者中有 27.2%、采用第二代支架的患者中则有 40.5% 采用了双支架策略。

到第 3 年,采用第一代 DES 的患者中使用双支架的患者的靶病变失败率的主要终点(TLF;心源性死亡、心梗和临床指征的 TLR 复合事件)发生率比使用单支架的患者要高(8.6% 和 17.5%;P < .001),造成这一差异的原因为其心梗和 TLR 率更高。然而,采用第二代 DES 的患者无论使用的支架数目如何,其 TLF 率却相当(5.4% 和 5.8%;P = .659)。此外,采用第一代和第二代 DES 的患者在以患者为主的复合结局(全因死亡、心梗、任意血运重建和脑血管意外)方面趋势相似(表 1)。

表 1采用双支架和单支架的三年结局:HR (95% CI)

 

第一代 DES

(n = 2,475)

第二代 DES

(n = 687)

TLF

2.08 (1.64-2.64)

0.91 (0.47-1.74)

以患者为主的复合事件

1.62 (1.35-1.93)

0.99 (0.64-1.55)


在进行逆概率加权校正后,上述研究结果保持不变。有关学术研究联合会定义的确定性或可能性支架血栓发生率,即便在校正后,采用双只第一代 DES 的患者的该发生率也接近采用单只的患者的 4 倍 (HR 3.77; 95% CI 1.95-7.28)。第二代 DES 组中仍然未观察到上述趋势 (HR 1.60; 95% CI 0.47-5.48)。

各项双支架技术(包括 T 支架置入术、挤压术、Culotte 术、对吻技术或 V 支架置入术)无论采用的 DES 类型为何,其结局并无差异。

总体而言,治疗 LM 分叉的患者中 (n = 903),采用第一代和第二代 DES 的患者的 TLR 率相似 (P = .025)。但是,采用第一代 DES 的患者中,双支架技术治疗的 TLR 率高于单支架技术(17.8% 和 5.5%;P < .001),而采用第二代 DES 的患者中不同技术治疗的 TLR 率无差异(3.8% 和 6.7%;P < .001)。

双支架策略不会对长期结局产生负面影响

达特茅斯-希契科克医疗中心(新罕布什尔黎巴嫩城)的 Aaron V. Kaplan, MD 在随后的评论中表示,本研究表明“介入技术的持续发展情况,以及我们治疗分叉病变的能力正在提高”。

Dr. Kaplan 强调分叉病变的个体化治疗的重要性在于其“可以着重根据病变的解剖学特点来从诸多的单只或双只支架策略中挑选出一个合适的方法”。他补充道,本研究“进一步证实使用当前科技和技术的双支架策略不会对长期结局产生负面影响”。

同样,奥卡拉心脏与血管研究所(佛罗里达州奥卡拉)的 John A. Bittl, MD 在电话采访中对 TCTMD 表示,由于本研究为观察性质的研究,因此无法“确实证明双只第二代 DES 治疗分叉病变的效果优于单只。但它表明,双支架的治疗效果可能不逊于单只。”他补充道,这种研究让介入科医生吃了定心丸,特别是处理复杂的和解剖结构不理想的病例的医生。

Dr. Bittl 表示,虽然可以开展随机试验来研究分叉病变的支架技术,但前景“很渺茫,因为病变类型是如此千变万化。而另一方面,我认为设想在随机试验中仅使用第二代 DES 来治疗分叉病变的这种可能性很有趣。我认为试验结果可能会证实目前的观察发现。”

Dr. Bittl 说道,治疗分叉病变的专用支架的发展可能会改变未来的实践。他说:“使用 3D 打印机之类的工具来设计个体化支架,从而将装置最终匹配特定患者的解剖结构,这种可能性非常令人兴奋。”


来源:
1.Lee JM, Hahn J-Y, Kang J, et al.Differential prognostic effect between first- and second-generation drug-eluting stents in coronary bifurcation lesions: patient-level analysis of the Korean Bifurcation Pooled Cohorts.J Am Coll Cardiol Intv. 2015;7:1374-1331.
2.Kaplan AV.Current treatment of bifurcation lesions: re-examining the 1- versus 2-stent argument [editorial].J Am Coll Cardiol Intv. 2015;7:1374-1334.

披露:

  • 本研究获得韩国医疗技术研发项目和细胞疗法创新研究所、首尔大学医院的资金支持,资金均由韩国卫生、福利与家庭部赞助。
  • Dr.Kim 和 Dr. Bittle 自述与本研究无相关利益冲突。
  • Dr. Kaplan 自述其为 Tryton Medical 的创始人和董事,这家公司是由风投支持的创业型公司,从事分叉专用支架的开发。

相关报道: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