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支架内再狭窄带来更高的再发缺血事件的风险

《卒中》杂志2013820日在线发表一项研究表明,接受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治疗的支架内再狭窄患者将更多、更早出现靶动脉缺血性风险。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总医院(位于中国北京)医学博士Wei-Jian Jiang与同事对20019月至20095月期间,连续540位接受支架植入的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进行了研究。共有226位患者在10.1±1.0个月的随访期间进行了233次支架后动脉血管造影,其中57位患者的动脉(24.5%)出现支架内再狭窄。

支架内再狭窄为独立预测工具

在平均38.9个月后,出现9例缺血性卒中与18例暂时性缺血性发作(TIA),共出现27例主要终点事件(11.6%)。事件在冠状动脉造影术之后25.3 ± 20.7个月发生,支架内再狭窄患者(24.5%)发生时间要早于未见并发症的患者(9.9 对比 26.6个月;P = 0.01)。

与未出现支架内再狭窄相比,事件更多在血管造影随访期间发生于支架内再狭窄动脉中(21.1% 对比 8.5%HR 2.9495% CI 1.37-6.30P = 0.005)。然而有症状的动脉(26.3%)与无症状支架内再狭窄的风险并没有太大区别(25% 对比 20%HR 1.0395% CI 0.28-3.83P = 0.96)。

多元分析发现,在13个风险因素中,支架内再狭窄是唯一一个与主要终点事件有关的因素(HR 2.7995% CI 1.20-6.49P = 0.017)。

支架内再狭窄组(P = 0.03)的糖尿病患者比例更高,而无支架内再狭窄组的男性(P = 0.05)与吸烟者(P = 0.04)比例更高。

吸烟的男性可能处于优势

Jiang博士与同事指出,他们的研究结果支持“吸烟者悖论”,发现吸烟者不易出现支架内再狭窄。其它“有趣的结果”包括女性出现支架内再狭窄的风险增高。性别差异可能不太能讲通,他们表示,“女性的颅内动脉可能更小,因此具有更高的支架内再狭窄风险”。这种情况仍需要进一步研究。

除了研究的有限统计能力,作者还指出,大部分出现主要终点事件的患者“并未使用遥测和超声心动图进行检查,以找出导致卒中/TIA的其它潜在原因,这可能造成对病变相关事件发生率的过高估计。”

支架是否为可行方案?

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医学中心(位于加州萨克拉门托)的医学博士John R. Laird Jr在与TCTMD的电话采访中表示,研究人员招募了“数量相当多”的患者。

他表示,因为“我们知道这些患者在未来有很高的卒中与TIA风险,因此人们对于能够改善临床结果的介入治疗非常感兴趣。到目前为止的大部分研究并未显现颅内病变支架治疗的优势。”因此本研究涉及了一个存在争议的领域。“现在,我们发现植入支架后再狭窄出现,未来事件的发生率相对非常高。”

Laird博士继续表示,这些风险对颅内支架植入提出一些问题。他提出了一个问题,“我们真的需要一开始就这样做吗?”研究并未提供足够的信息来准确回答这一问题。此外,研究包括1例自扩张与2例球囊扩张支架,但是没有一例为药物洗脱支架,在这种情况下最佳的治疗器械仍然没有定论。

未来的试验应该专注于采用更新、更好的支架与药物治疗进行比较,确定支架是否能够有效治疗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病变。 Laird博士总结说,我们还需要进一步了解哪些患者能够从支架植入中获益。

研究详情

大部分(83.4%)患者为男性,平均年龄为52.9岁。3种器械类型为:

  • 冠状动脉球囊扩张支架
  • Apollo球囊扩张颅内支架(MicroPort Medical,中国上海)
  • 自扩张支架(Stryker Neurovascular,密歇根州卡拉马祖)


资料来源:

Jin MFu XWei Y等,“颅内支架内再狭窄患者的复发性缺血事件风险更高”,《卒中》杂志,2013年;网络发表。

 信息披露:

  • JiangLaird博士表示无利益冲突。

 相关新闻:

  • 支架内再狭窄并发症发生率高,未见传统风险因素
  • 股腘支架植入后再狭窄类型可预测再发事件
  • 颅内狭窄单纯药物治疗优于支架植入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