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桡动脉直接PCI中使用无鞘引导导管安全、有效


根据先于在《导管和心血管介入》上刊登而于2015年9月10日在线发布的研究结果,在经桡动脉直接PCI过程中使用无鞘引导导管是安全、有效的。此外,该方法并不会使入院到球囊扩张和透视时间超过传统导管。

 

实用讯息

 

研究报告的作者们说,只要各医疗中心和手术员擅长使用经桡动脉途径,就可以用无鞘引导导管来取代传统导管。

仙台厚生病院(日本仙台)的医学博Masaki Miyasaka和同事们于2010年9月至2013年5月,在其医院使用无鞘引导导管(日本名古屋Asahi Intecc;Asahi Sheathless Eaucath Guiding Catheter),对478名STEMI患者(中位年龄67岁;女性占21.7%)施行了经桡动脉直接PCI。

对除5名患者之外的所有患者使用了左侧桡动脉方法,并分别对150和328名患者使用了6.5-Fr和7.5-Fr鞘。患者平均体重指数为24公斤/平方米。

在97.5%的患者中达到了手术成功主要终点(定义为,手术结束时,TIMI血流2或3级,罪犯病变狭窄小于30%,没有切入部位切换)。手术失败的原因包括9名患者由于远端栓塞而再灌注不完全,在2名患者中未能通过导丝穿越到罪犯病变,在1名患者中由于没有充分的复杂病变的备份支持而过渡到股动脉。然而,没有患者出现需要切入部位切换的桡动脉痉挛。

中位入院至球囊扩张时间为45分钟,平均透视时间16.4分钟,平均造影剂体积为134毫升。

在直接PCI术后10天至12个月接受经桡动脉冠状动脉手术的370名患者中,3.8%的人反映了涉及桡动脉的并发症,包括狭窄和闭塞。在随后的手术中发生的其他并发症有导管引起的冠状动脉夹层(n = 1)、需要外科手术闭合的桡动脉假动脉瘤(n = 1)和需要输血的穿刺部位出血(n = 1)。没有动静脉瘘或需要手术的肢体缺血。

亲水涂层、经桡动脉方面的经验与手术成功有关

Miyasaka医生和同事们指出,虽然以前的研究已经显示出在经桡动脉PCI中使用无鞘引导导管的令人鼓舞的结果,但是在这些研究中的STEMI患者人口很低。“[当前]的结果表明,在经常使用无鞘引导导管的医疗中心,可以预料到手术的成功,而不增加入院到球囊扩张时间或透视时间。”他们写道。

本研究中的切入部位切换率“远远低于在使用常规引导导管的经桡动脉PCI中观察到的[ 1.8-9.6%的发生率]。”作者们说。

他们指出,早期的报告指出了穿刺、桡动脉痉挛、周围闭塞和不充分的引导导管支撑是穿刺部位切换的常见原因。研究人员写道,相比之下,无鞘导管的亲水涂层“最大限度降低了导管与周围组织之间的摩擦”,从而减少了出现这类问题的可能性。

研究报告的作者们说,切换率很小的另一个因素可能是使用的主要是左桡动脉途径,先前已证明该途径比右边途径在技术上更容易,因为左锁骨下动脉迂曲更少。

无鞘导管的另一个优点是,它克服了常规导管带来的大小限制。Miyasaka医生和同事们称,后者需要导引鞘和引导导管,从而允许在复杂病变的治疗中有更大的选择范围。

然而,他们提醒说,在解释结果时应考虑他们所在医疗中心在经桡动脉PCI方面的丰富经验——及其手术员对该方法的信心程度。


来源:
Miyasaka M, Tada N, Kato S, et al.Sheathless guide catheter in transradial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for 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Catheter Cardiovasc Intv.2015;Epub ahead of print.

信息披露:

  • Miyasaka医生反映,无相关利益冲突。

相关报道:

Comments